永定门站。
高华走出站台,身后背着行李,手中拎着鼓鼓囊囊的麻袋,宛如返乡过年的农民工。
不过麻袋里不再是海鲜。
那些鲜活的海胆、鲍鱼、对虾之类的海鲜被他挪到了空间的海洋中饲养,一则保鲜,再就是用来繁殖,至于他手中的麻袋,里面装着的是从达利安获得的虎骨、干熊掌、淡干辽参、干贝等土特产。
走出车站。
高萍远远就看到了他,跳着脚挥舞着手臂。
高华心中有些不详的预感。
果不其然。
刚刚走到跟前,就听见高萍喜气洋洋说道:“哥,我也放假了,你猜我期末考了多少分?”
4: "......"
他心如死灰的接过高萍递过来的成绩单。
政治96,语文97,数学75,其余诸如珠算、音乐、图画、农基、生物、历史、地理等科目都是及格,唯独体育这一项是优秀......
再然后就是三好学生奖状。
高华默默开始掏钱。
毕竟他当初为了鼓励高萍好好学习考大学,约定主要学科超过九十分就奖励十元。
政治96,语文97。
所以奖励二十块钱。
高萍美滋滋收好自己的奖励,然后主动帮高华扛麻袋,只是入手一瞬,她脸上露出惊讶之色:“这么重?看起来也没多沉啊………………”
然后,她捏了捏高华肩膀:“哥,其实你不是人,是成精的牛吧?”
高华满脸懵逼。
算了,毕竟是自家讨厌的妹妹!而且这差不多是一整头老虎的骨头,确实挺重......高华背着行李默然转身向远处走去。
高夏开着老婆的车就等在路边。
不只是他,后排还坐着满脸开心的娄晓娥。
嗯,她主要是出来放风。
高萍吭哧吭哧的扛着麻袋走来,然后大声数落起了高夏没眼色,不知道给她这个姐姐搭把手……………
两小只战作一团。
高华自顾自坐在后座上搂着自己胖媳妇咬了个嘴子。
娄晓娥脸泛红晕。
两小只目瞪狗呆。
然后,开车回家。
良久之后,坐在副驾驶的高萍才扭扭捏捏的回过头,没话找话:“哥,你不是去了达利安嘛?怎么没见你买苹果?”
高华直言不讳:“因为不好吃。
高萍:“啊?”
高华解释道:“达利安主产两种苹果,国光和红玉。国光算是中档苹果,酸甜且脆,但红玉就差一点了,果肉绵软,而且不够甜,我都不喜欢。
高萍小声道:“可是我喜欢啊......苹果不酸光甜还有什么意思?”
高华:“......”
沉默几秒,他叹了口气:“行吧,等过两天我们厂的福利发下来了,那些酸苹果全是你的,谁也不能抢!”
高萍转忧为喜。
高夏满脸茫然的转过头:“那我......还有嫂子吃什么?”
高华笑道:“过两天我找朋友弄点四毛多一斤的红香蕉、黄香蕉,咱们只吃香甜细腻的好苹果!”
高夏闻言大喜,如非他此刻正在开车,否则必然举起双手如法军一般欢呼。
高萍也不妒忌。
正如她喜欢豆汁儿那种发酵的泔水味一样,她吃水果的时候就喜欢那种酸掉牙的感觉,这也算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。
回到家别墅。
高华扛着麻袋去了客厅。
振华也在家,望着高华微微皱起眉头:“里面装的是什么?”
高华没有回答他的问题,只是抓住麻袋下面用力抖接几下。
哗啦啦。
虎骨、干熊掌、干辽参、干贝堆了一地。
娄振华目瞪口呆。
不是因为地上物品的价值。
他只是感叹高华这种跟倒宝贝如同倒垃圾的一样姿势,勉强有他少年时十分之一的豪迈......
谭晓丽笑容满面。
作为一名厨子,她喜欢这些顶尖的干海鲜胜过大黑十。
高华将虎骨捡起来单独放在一起,望向振华:“等过完年不忙了,我去买点药材和乌梢蛇、大白花蛇、蝮蛇跟这些虎骨泡在一起,专治风湿关节炎!”
娄振华轻轻点头。
他之前喝过高华做的简配版虎骨酒,关节炎的老毛病确实改善了一点,至少刮风下雨天没有再感受到那种针扎般的刺痛。
所以,他笑着说道:“既然要泡虎骨酒,那就干脆多泡点,泡两缸,到时候也给周围邻居送过去一点!”
高华没有拒绝。
毕竟这边住的都是些非富即贵的大佬。
搞好关系有利无害。
晚上。
望着谭晓丽端上桌的糖火烧,高华才猛然想起今天是祭灶。
民间有“官三民四船五”的说法,北方在二十三祭灶的习俗大抵在清朝时固定下来。
嗯,那是为了偷懒。
古人将祭祀和战争是为同一等级的重要事情。
每到过年,各种各样的祭祀一日不断。
皇帝要在二十三那天在坤宁宫祀神,如果二十四再去祭灶就太麻烦了,所以干脆把祭灶之日提前,坤宁宫祀神的时候顺便给灶王爷也摆几块冷猪肉糊弄一下......
民间有样学样,给灶王爷的供品就是糖火烧、芝麻糖、酒,希望他老人家吃好喝晕,糖再糊住嘴说不出话,免得到了玉帝跟前告自家的刁状………………
餐桌上。
高夏握着糖火烧啃了两口,然后抬头问道:“哥,咱们什么时候去买猪头?”
振华有些不解的问道:“买猪头?是当供给用的吗?”
毕竟马上过年了,虽说如今是新社会,但家家户户还是要祭祖,祭祖就需要置办供给,虽然最后这些东西都被自己吃了......
高华摇头:“那倒不是。这是我妈带来我们家的传统,每到过年都要弄个大猪头回来卤一下,然后一家人聚在一起趁热将猪头上的肉剥下来......”
高萍笑着说道:“以前我爸在的时候,每次全家人剥猪头,他都要拎着根棍子在旁边盯着,否则我哥和高夏一边剥肉一边吃,等到最后除了一堆骨头什么都不剩了!”
高夏:“
振华忍俊不禁。
毕竟半大小子吃穷老子。
前些年高华也正是个无底洞的年纪,一个猪头确实不够俩小子吃!
高华摇头道:“也有例外的时候。”
高萍撇嘴没说话。
高华提示道:“你忘了咱爸弄回来的那个牛头?”
高萍恍然大悟。
高夏笑道:“那次我和哥轮流看火,炖了整整一夜才算是把牛头炖熟了,大家敞开肚子吃了个饱,最后还剩下一簸箩牛头肉呢!”
说完。
他望向高华:“哥,咱们今年再买个牛头吧!”
高华毫不犹豫:“我看你像牛头!”
SE: "......"
高萍:“爽!”
这两天高夏各种向她炫耀暖气房吃冻梨、吃炸酱面,她早就盼这一幕已经很久了!
吃了饭。
回到房间,陪着晓娥絮絮叨叨好一会,直到对方沉沉睡去,高华才蹑手蹑脚走到楼下,换上一身棉袄离开房间。
不是去黑市。
振华帮他联络了一单生意。
嗯,就是卖带鱼。
对方搞定的货运列车零点抵达南郊货运站,三点离站,因此他只能主随客便,连夜赶往交易地点。
这次是开车。
吉普车。
深夜的四九城寂静无声,道路上基本上没有行人,前往南郊客运站的公路上甚至连路灯也寥寥无几,漆黑之中越显冬日寂寥。
十一点半。
高华开着车抵达南郊货运站。
这里灯火通明,至少有三四百装卸工往来穿梭仓库和站台之间,东北的木头,冀鲁的米面,晋省的煤炭,鄂豫皖的鸡蛋水果,两广的白糖甘蔗,全国各地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四九城,保障首都人民的正常生活。
十二点。
高华将提前一天捕捞,冻得笔直梆硬的带鱼刚刚放在仓库,就听到外面传来了敲门声。
然后,来人念出了约定好的暗号。
“床前明月光。”
“地上鞋两双。"
暗号确认。
高华缓缓推开仓库门,见到的是一名三十多岁,头戴小花帽的阿达西。
愣了一下。
他有些疑惑问道:“吧?你们也吃带鱼?”
阿达西也满脸疑惑:“我们为什么不能吃带鱼?”
高华沉默片刻,手指身后的带鱼:“带大秤了吗?”
阿达西点头:“带了带了,抓紧时间吧!”
毕竟他们的列车三点就会出发。
高华让开路。
三四十个装卸工快步走入仓库,手脚麻利的搬货称重。
阿达西则拿着小本本仔仔细细写写画画。
折腾到将近两点。
二十多吨带鱼全部装车。
阿达西花了二十多分钟终于算明白了账,望向高华:“一共45670斤带鱼,一斤0.4元,合计18268元......你要不要再算算?”
高华摇摇头。
然后他开始数钱。
一毛不多,一毛不少。
阿达西笑容满面的伸出手:“旁友~希望以后我们多多的合作!”
高华同样笑容满面:“一定一定!改天请你吃东来顺儿!”
阿达西满脸欢喜的用力点头,旋即一步三回头的告辞离去。
高华则锁好仓库开着吉普车回家。
睡回笼觉。
第二天去了办公室点卯。
杨秀英一进门就大声说道:“昨天下午赵礼往厂里发电报了,说是达利安那边已经全部联系好了,要求厂里尽快把承诺对方的物资运过去……………”
高华稍微沉思了一下:“下午一点,城东货运站96号仓库。”
杨秀英点点头,快步向外走。
李意舟不由得叹息一声:“真麻烦,要是能直接现金交易该多好!”
高华沉默。
毕竟这次的物资调换手续很多。
先是他把猪肉交易给轧钢厂,轧钢厂再额外搞来货运计划,将猪肉运到达利安交易给蔬菜果品公司和渔村收购站的上级单位,接着对方将苹果和海带发货,轧钢厂的财务部门再和对方的财务部门进行交涉,收取提前垫付的猪
肉钱,并支付相对应的货款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