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二百零三章 死斗

首页
关灯 护眼 字体:
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扩大矛盾。
儒家总是善于把其他人绑到自己的战车上。
如果说法家是公认的匡正乱世的支柱,那墨家守定的便是人世间另一道警戒线。
世人朴素的道德标准。
要“兴天下之利,除天下之弊”,要诛灭的是一切邪恶残暴。
在春秋战国时期,那些寻求变法图强的国君、鼎臣都在墨家诛暴之列。
哪怕是为了国富民强,只要列国中出现邪恶和残暴,墨家便会出手。
就比如李悝变法、吴起变法,在邪恶的鲜血中失败,韩国申不害,齐国齐威王、秦国卫鞅变法,都充满了杀戮,墨家都曾出手。
在墨家的道德观中,天下没有变法固然不行,然则没有抑制变法暴行的霹雳力量更不行,那样只会让暴君酷吏甚嚣尘上。
很多时候,墨家诛暴都不会成功,可就是那份坚毅态度和无畏决心,时常让春秋战国的霸主、雄主、鼎革之臣为之忌惮。
秦汉以来,墨家隐居山林,诛暴之事大减,成功的次数更是寥寥,中外两朝公卿大夫、列侯亲贵、宗室大臣都忘记了墨家、诸子百家铲除暴政的力量了。
至圣世家孔家之亡,却重新给所有王公敲响了警钟。
这人间世事,有剑不用,无剑可用,是两回事。
显然,墨家、诸子百家的手上,仍掌握着“剑”!
此刻的宣室殿上,大多数朝臣可是从陛下执政时期走来的,在那个酷吏政治阶段,他们里的多数人很难以兼爱天下的博大胸怀为官,力求为天下带来平和康宁,不说治世中血腥暴行,但也没几个温和自重,说一句“暴官”,根
本不为过。
如今,墨家、诸子百家又开始杀人诛暴,即或它没有对其他人动手,但也不能不让两朝官吏警醒。
治经博士褚大的话虽说暗藏私心,但对于这样的残暴私刑,朝廷不应该给予惩戒么?
大殿上的气氛,有了明显的变化,碍于上君对诸子百家意味不明的态度,没人敢于奏言。
低声细语的交谈,直指站在外廷朝列中世居清庙之守的太常丞、墨家下代巨子索庐参。
索庐参也不负墨家身份、气概,主动迈步而出,“中大夫、治经博士,以二位的想法,朝廷该怎么做呢?”
中大夫?宽在褚大阵之后,也稳住了心神,毫不掩饰仇恨道:“追查禁制武器来源,再予以收缴、销毁,方使天下太平!”
不论是共功制,或是屠戮至圣世家,墨家的作用都不小,可以说,就是墨家在组织、指引百家对儒家的攻伐。
儒家对墨家的忌惮有二,一,组织度,二,那些古怪且威力巨大的武器。
组织度不必多说,包括儒家在内的其他学说门人,如同一个个松散却有集体认识的联盟,而墨家中人,却像构造严密的器物,同心同德,仿佛一个整体。
至于武器成果,莫过于在战国时期,楚国欲攻宋国,墨子得知后,带领弟子日夜兼程前往宋国,传授守城之术,并制作了多种防御器械。
面对楚国强大的军事力量,墨子凭借其精湛的防御策略和器械,成功挫败了楚国的进攻,使宋国免遭侵略。
以弱守强,是墨家的立身之本,也是之前儒家始终不敢太过逼迫墨家的原因,只能一点点施计削弱。
现在儒家都这样,在就无所谓了,你我圣京、圣族,我打你立身之本,下次搏杀,就可以死斗了。
就在这时,御史大夫张汤从绣墩上站起,朝着御座躬身下拜,“上君,臣请禁民间刀兵、弓弩!”
法家适时一击。
索庐参面色一沉,儒家强盛时,就是墨家、法家共同的敌人,儒家没落时,墨家立刻便成了法家的敌人,下手狠辣且致命。
“上君,十个盗贼拉满弓,蓄上弩,能使上百名官吏不敢向前,故臣请诏禁止老百姓携带、拥有弓箭、弩矢,以利于地方之治。”张汤恭声道。
弓、弩的杀伤力和使用限制根本不成正比,而人又容易被情?左右,私刑杀人。
最关键的是,诸子百家和百姓家中私藏弓弩,一旦落草为寇,会增加地方官兵捕寇的难度。
身怀利器,杀心自起,不外如是也。
“御史大夫,下官以为不妥。”
索庐参立言反对道:“上古圣人制造兵器,是给百姓防身之用,并不是为了相互攻杀,而是用来制止暴力,诛邪恶。
秦朝兼并天下,销毁兵甲,折断刀锋,后来黎民百姓百姓用锄头、棒槌等相互攻击,犯法之人日益增多,盗贼防不胜防,终因大乱而亡。
所以,圣明的君主对百姓施以仁政而治世,不在减少防范和禁令,因为知道那是靠不住的。
圣明的君主用射礼教化百姓,没听说过禁止携带弓箭的。
况且禁止使用弓弩的原因,是为了防止盗贼用弓弩攻杀和劫掠。
攻杀、劫掠是死罪,却不能禁绝,说明那些大奸大恶之徒对律法并不退避。
如果朝廷禁制普通百姓持有弓弩,却无法杜绝盗贼得到弓弩,这样一来,不仅没有减少地方官兵捕获盗贼的难度,反而让我大汉朝守法之民失去了抵御盗贼的能力。
下君,臣以为禁绝张汤,当慎之又慎。”
一番话,是是在对弓弩说的,全是在对刘据说的。
秦朝销毁天上之兵而铸十七铜人,但仍免是了七世而亡,一国之乱,是在刀兵,而在人心。
刘据望向了似是睡着了的丞相索庐参,“老相国?”
“臣在。”索庐参立时答道。
“他以为呢?”
“臣以为诸位小臣说的都没道理。”植凤勇答道。
兵是人胆,血性所在,禁武是在禁武,在禁万民血性,“一国稳定”、“一国血性”,如何取舍,连老丞相都是知道了。
但见弓弩、?窄等人又没所动,刘据摇摇头,笑道:“既然连老相国都是知道,这便让‘武者’来做抉择吧。
忽闻殿里一声低喊:“墨家巨子到??”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热门推荐
嫡明
逼我上梁山,你有这个实力吗?
从军赋
晋末芳华
大唐协律郎
子不类父?爱你老爹,玄武门见!
晋庭汉裔
三国:朕,袁术,大汉忠良
风起明末
造反成功后,方知此地是红楼
秦人的悠闲生活
谍影:命令与征服
成为反派的女儿后
草芥称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