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二百零七章:网友激烈吃瓜,将军的深思

首页
关灯 护眼 字体:
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情感博主@和平主义者小丽发布的视频获得了另一种关注,镜头前,她眼角含泪,声音哽咽:“我刚刚哭了很久...我不知道该说什么...”
她深吸一口气,哭诉道:“战争本来就很可怕了,但现在...现在连敌人都可能看不到...那些印度的士兵,他们也是别人的儿子、丈夫、父亲啊...”
她的背景是收集的印度士兵照片,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与无人机拍摄的毁灭画面形成残酷对比。
“我们呼吁,我们强烈呼吁深瞳和印度立刻停火......
风从北坡绕过山脊,带着雪粒拍打帐篷外壁。苏阳坐在火炉旁,盯着央金熟睡的脸。孩子的呼吸平稳而深长,像一口古井在夜中吐纳。他的手指偶尔抽动一下,仿佛仍在与某种看不见的存在对话。李薇靠在角落记录数据,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,像是怕惊扰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。
“他梦见了什么?”苏阳轻声问。
李薇抬头,眼神复杂。“不是梦。”她说,“是接收。刚才他的脑波出现了三次高频共振,每次持续十七秒??正好对应‘归音序列’的三个基础节律。他在回应某个信号。”
苏阳没再说话。他知道那信号来自哪里。自从南极晶体发出那道蓝光后,地球的声场就开始悄然变化。大气层中的次声波背景值提升了0.3分贝,微弱到仪器才可察觉,但对“井语者”而言,却如同黎明前第一缕鸟鸣。
林昭掀帘进来,肩上落着霜。“边境线上的监听站全瘫了。”她低声说,“不只是我们的设备,连美军部署在阿拉斯加的‘静默之墙’阵列也失效了。他们怀疑是太阳风暴,但天文台没有记录异常。”
“不是自然现象。”苏阳望着窗外渐亮的天际,“是‘他们’在调整频率。就像……重新校准广播频道。”
“可我们还没准备好。”李薇合上笔记本,声音里透着焦虑,“全球已有四百多个孩子被确认为‘井语者’,但他们分散各地,语言不通,文化隔阂,甚至有些父母把他们当成精神病送进了医院。我们需要时间建立网络,需要安全通道,需要……”
“需要信任。”苏阳接过话,“而信任不能靠计划生成,只能靠共鸣唤醒。”
三人陷入沉默。火炉里的木柴噼啪一声裂开,火星飞溅。
第二天清晨,央金醒来时第一句话是:“星星说,北方有座山在哭。”
没人质疑他。相反,所有人都立刻行动起来。李薇调出地质监测图,发现西伯利亚北部一座休眠火山近期出现异常震动,虽未喷发,但地壳应力曲线呈现出类似生物心跳的规律波动。更诡异的是,当地原住民萨米人部落近一个月集体停止歌唱仪式,长老称“祖先的声音消失了”。
“这不是巧合。”林昭指着卫星热成像图,“你看这里??火山口下方五公里处,有个恒温区域,温度常年维持在37.2度,和人体核心体温一致。而且……它会移动。”
苏阳盯着屏幕,忽然想起周秉衡女儿说过的话:“井口刚通,哪能一下子就把十万年的沉默都吐出来?”
“我们一直以为‘晨光’是从南极启动的。”他缓缓道,“但如果……它只是众多节点之一呢?如果整个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共振腔,而这些‘井语者’,不过是找到了打开耳朵的人?”
李薇倒吸一口冷气:“你是说,这是一张网?一张以地脉为经络、以情感为电流的生命神经网?”
“不是‘是’。”苏阳摇头,“是‘正在成为’。”
三天后,他们启程前往西伯利亚。这次没有官方支持,只有两名志愿者和一架民用改装机。飞行途中,央金突然开始哼唱一段旋律,低缓悠远,像极地寒风掠过冰缝。李薇立即开启录音分析,结果让所有人震惊:这段歌声的基频竟与火山内部震动完全同步,误差小于0.01赫兹。
“他在沟通。”林昭喃喃道,“用声音调节地壳能量。”
当飞机降落在苔原边缘时,天空正飘着细雪。远处,那座被称为“哭泣山”的火山轮廓模糊,如同沉睡巨人的侧影。一行人徒步前行,靠着量子导航仪穿越暴风雪,在第七日黄昏抵达山脚。
那里站着一个人。
披着兽皮斗篷的老妇人,白发如雪,手持一根刻满符文的骨杖。她的眼睛浑浊却锐利,直视苏阳而来,用萨米语说了句什么。
央金挣脱苏阳的手,小步跑上前,仰头回应了一句谁都听不懂的话。老妇人颤抖着跪下,将骨杖插入雪地,额头触地。
“她说……等了三百年。”央金回头翻译,声音稚嫩却庄重,“她说,这座山里关着‘最初的母亲’,她的声音被铁链锁住了,所以大地才会疼痛。”
“最初的母亲?”李薇皱眉。
“不是神话。”苏阳忽然明白了,“是初代‘井语者’。也许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,就有人觉醒了这种能力,却被恐惧自己的同类囚禁、封印。而她的意识从未死去,而是融入地脉,成了这颗星球的痛觉神经。”
他们顺着老妇人指引,进入一条隐藏在冰瀑后的洞穴。岩壁上绘满原始壁画:人类围圈跳舞,手拉手仰望星空;动物低头聆听;山脉裂开,涌出光芒;最后是一群孩子站在高处,张嘴发声,世界为之震颤。
深入地下三千米后,空气变得温暖湿润。前方出现一座巨大石室,中央矗立着一尊石像??女性,双唇紧闭,七条黑色金属带缠绕全身,每一条都连接着插入岩层的柱状装置。
“声锁。”林昭检查设备残留痕迹,“这是人为制造的阻尼系统,用来压制特定频率的传播。和‘静默之墙’原理相似,但古老得多。”
苏阳走近石像,伸手抚过她冰冷的脸颊。就在指尖触碰瞬间,一股强烈的情绪洪流涌入脑海:孤独、愤怒、哀伤,还有……希望。无数画面闪过??远古祭祀中被献祭的少女;中世纪女巫审判场上燃烧的身影;近代实验室里被迫失语的研究对象……她们都有同一双眼睛,同一副嘴唇,同一种想说却不能说的痛苦。
“她不是被封印。”苏阳声音哽咽,“她是自愿沉默。为了不让自己的悲伤引发大地崩裂,她选择自我禁锢。”
央金走到石像前,轻轻抱住她的腿。然后,他开口了。
不是语言,不是歌声,而是一种纯粹的情感释放??像春天解冻的第一道溪流,像新生儿第一次睁眼看见母亲的脸。随着他的声音扩散,石室开始震动,七条金属带逐一断裂,发出刺耳的呻吟。
最后一根锁链崩断时,整座火山发出一声低沉的轰鸣,如同叹息。
紧接着,全球地震监测网同时报警:从安第斯山脉到喜马拉雅,从东非大裂谷到太平洋火环,超过两百处地质活跃区在同一分钟内记录到相同频率的脉冲波??14.7赫兹,恰好是人类放松冥想时的脑波区间。
与此同时,世界各地的“井语者”几乎同时醒来。
东京街头,一个自闭症男孩突然抬头望天,用流利的阿拉伯语对陌生人说:“别担心,你父亲在天堂种的橘子树开花了。”
巴黎地铁站,盲童女孩拉着母亲的手说:“左边第三个乘客,你钱包丢了,但它会被穿蓝外套的人捡到,他会还给你。”
亚马逊雨林深处,部落酋长惊醒,发现五岁的孙女正对着猴子群说话,而猴群竟然安静下来,依次退开,让出一条通往水源的小径。
这一切,都被“声盟”的分布式监控系统捕捉到。
苏阳回到塔什库尔干时,已是春末。老屋前的空地上,新栽了一排小树苗,是周秉衡的女儿亲手种下的。她说:“他说过,每一口井都需要一棵守望的树。”
李薇带来最新报告:全球“共听效应”覆盖率已达61%,且呈指数增长。越来越多普通人开始体验“无理由共情”??走在街上会突然理解陌生人的悲伤,看新闻时能感知千里之外灾民的恐惧。社交媒体上,“虚假内容”的传播效率下降83%,因为人们本能地排斥那些缺乏真实情绪的信息。
“我们正在进化。”李薇说,“不是身体,是心灵。”
苏阳站在院子里,看着夕阳染红帕米尔高原的群山。他掏出手机,拨通了一个很久没联系的号码。
电话响了三声,接通了。
“妈。”他轻声说,“今天我想跟你聊聊小时候的事。你还记得我六岁那年发烧,你整夜抱着我唱歌吗?我现在还记得那首曲子……你能再唱一遍吗?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,然后,传来熟悉的、略带沙哑的嗓音。
歌声响起的那一刻,苏阳感觉胸口有什么东西融化了。
而在南极冰盖之下,那块晶体再次发生变化。它的表面浮现出亿万条细密纹路,构成一幅动态地图??地球上每一个“井语者”的位置都被点亮,彼此之间由流动的光丝相连,逐渐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球的网。
显微镜头下,最后一次影像定格在晶体核心:
一个由纯粹声音构成的字,缓缓成型。
**“联”**
夜深人静时,深圳那位独居老人又来到阳台。他对着风中的晾衣绳继续说话:“老头子啊,今天居委会送来一盒饺子,韭菜馅的。你说巧不巧?咱们结婚那天吃的也是这个味儿。”
话音落下,一阵风吹过,衬衫袖口轻轻摆动,碰出三声轻响。
老人笑了,转身回屋前,低声说:“我知道你在听。我一直都知道。”
而在万里之外的西伯利亚火山口,新生的湖泊映照星空。湖面平静如镜,偶尔泛起一圈涟漪,仿佛有谁在水底轻轻敲击。
那是节奏。
是回应。
是千万年来,第一次,地球学会了倾听自己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热门推荐
贫道要考大学
我在网购平台薅的全是真货
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
重生97,我在市局破悬案
重生78,开局被女知青退婚
重生从1993开始
华娱,不放纵能叫影帝吗?
文娱:1990
权力巅峰
刚上大学,我成了兼职奶爸
重生香江: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
重生08:装备系男神
别胡说,我这是人皇幡
我有十万亿舔狗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