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657章 华人互助

首页
关灯 护眼 字体:
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国内国外,负面新闻铺天盖地,不仅张辰的作品受到质疑,个人声誉受损,连正在推进的项目也举步维艰。
星辰娱乐总部大楼的会议室里,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。
张辰坐在会议桌的主位,面前摊开着一叠...
夜雨敲打着光影小学的瓦檐,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玻璃上轻轻叩问。张辰坐在办公室里,U盘还插在电脑上,屏幕映出他略显疲惫的脸。窗外操场空无一人,只有几盏路灯在雨中晕开昏黄的光圈。他没有关掉文件夹“下一代纪委”,而是点开了其中一段视频??那是五年前拍摄《光?续》第一季时被剪掉的片段:一位制片人喝得满脸通红,在饭局上拍着桌子大笑:“观众就爱看假温情!真现实?谁愿意掏钱买难受?”
画面晃动,录音模糊,但那句话像刀刻进骨头。
张辰闭眼,深吸一口气,又点开另一段:一个年轻女演员蜷缩在化妆间角落,声音发抖地讲述自己如何被导演以“潜力股”为名签下十年霸王合约,解约需赔八百万。“我没钱,也不敢告,家里还有弟弟上学。”她说完后沉默良久,最后低声问:“老师,你说我还能翻身吗?”
这段从未播出。不是因为证据不足,而是播出之日,便是她演艺生涯终结之时。
手机震动起来。是石头发来的消息:“张老师,《无名者之光》入围了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主竞赛单元。”
张辰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,指尖缓缓滑动屏幕,看到新闻链接下的评论区早已炸开锅。有群演留言说:“我在横店跑了八年,看完片子哭了整夜。”也有剧组工作人员匿名回应:“我们也不想这样,可工期压着、资本盯着,谁敢提人文关怀?”更有人冷嘲热讽:“又是道德绑架!拍个纪录片就想改变行业?天真。”
他没回复,只是把这条新闻转发到了影像社的群聊里。不到一分钟,群里炸了。
妞妞立刻跳出来:“天啊!!国际舞台!!”
小明紧接着发了个磕头表情包:“石头哥牛逼!!”
阿禾则冷静些:“国外评审更看重社会价值,咱们得准备好英文版解说词和法律声明,防止版权纠纷。”
张辰看着一条条弹起的消息,忽然意识到一件事:这群孩子已经不再是需要他手把手教怎么调焦距的小学生了。他们正在用镜头刺破一层层铁幕,而他自己,竟有些跟不上他们的节奏。
第二天清晨,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操场上。社团例会照常举行,但气氛明显不同。以往大家围成一圈坐着,这次却分成几个小组,各自讨论着展映筹备、翻译分工、海外媒体联络等具体事项。张辰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,没有进去,转身去了天台。
风很大,吹乱了他的头发。他掏出烟盒,点燃一支,望着远处城市的轮廓。高楼林立,广告牌闪烁,明星代言的公益海报铺满公交站台??可他知道,那些笑容背后藏着多少虚假与算计。
脚步声传来。回头一看,是林婉清。
“躲清静?”她笑着递来一杯热咖啡。
“不是躲,是退。”张辰接过杯子,轻啜一口,“他们不需要我再替他们挡风了。”
林婉清靠在栏杆上,目光落在楼下忙碌的学生身上。“你知道吗?央视最近想做一档青少年纪实节目,叫《少年视角》,点名要借鉴你们的模式。但他们提了个条件??必须由成人主导叙事方向。”
张辰冷笑:“又要‘指导’真实?”
“对。”林婉清点头,“他们怕孩子们‘失控’,怕拍出的东西太尖锐,影响稳定。”
“可真实本身就是尖锐的。”张辰吐出口烟,“如果连痛都不敢呈现,那还拍什么纪录片?不如直接去拍宣传片好了。”
两人沉默片刻。
“石头的父亲最近怎么样?”林婉清问。
“肺功能恢复了些,能走长路了。”张辰说,“但他最开心的不是这个,是他儿子终于肯叫他‘爸爸’了??以前石头总觉得他是失败者,现在反而成了他的英雄。”
林婉清笑了笑:“这比任何奖项都珍贵。”
正说着,阿禾匆匆跑上天台,脸色发白:“张老师,不好了!《无名者之光》的原始素材被人黑了!”
张辰猛地站直身体:“什么时候的事?”
“就在刚才!”阿禾喘着气,“我们存在云端备份的未剪版视频全部被加密,对方留下一句话:‘删片,否则公开你十年前的采访录像。’”
空气骤然凝固。
林婉清皱眉:“谁会有你十年前的资料?”
张辰眼神一沉。他知道是谁。
那个曾因《醒来的城市》曝光其地产项目强拆内幕而对他怀恨在心的开发商,后来转型影视投资,如今已是某头部影业的大股东。当年他威胁过张辰:“你毁我一座楼,我就让你一辈子拍不了片。”
没想到,十年后,他终于出手了。
“他们想用我的过去,封杀石头的未来。”张辰低声说,手指捏紧了纸杯。
阿禾急道:“那怎么办?电影节提交截止只剩七十二小时!”
张辰沉默了几秒,忽然转身下楼:“去机房。”
十分钟后,三人站在服务器前。硬盘指示灯闪烁,但关键目录确已锁定。张辰打开本地备份盘,却发现也只剩下残缺片段。
“还有希望。”他说,“我记得,当初拍摄时,每段重要素材我都用老式DV做了物理存档。”
“你是说……藏在校史馆那个铁盒里的带子?”林婉清反应过来。
“对。”张辰点头,“没人知道它在哪,除了我和小强。”
小强是第一届影像社成员,去年刚考上电影学院。他曾帮张辰搬运过那些旧磁带,并亲眼看他放进校史馆通风井后面的暗格。
电话接通后,小强只说了句:“我马上回来。”
等待的日子里,校园陷入一种诡异的平静。表面上一切如常,学生们上课、排练、剪辑,可每个人心里都绷着一根弦。网络上关于《无名者之光》的讨论愈演愈烈,支持者称其为“中国版《华氏911》”,反对者则指责其“抹黑影视行业形象”。某知名影评人发文质问:“纪录片是否应该承担审判职能?”
张辰没有回应。
第三天傍晚,小强回来了,风尘仆仆,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。
“拿到了。”他把盒子放在桌上,声音沙哑,“通风井里全是灰,我差点呛死。”
众人屏息打开盒子。六卷标着编号的DV带静静躺着,标签上写着:“群演日记V1-V6”。
张辰亲手将第一卷放入播放器。画面跳动几下,出现了石头父亲的身影??他正蹲在片场角落啃馒头,旁边堆着几十具“尸体”道具。镜头微微晃动,显然是偷拍。画外音是石头稚嫩的声音:“爸,今天有台词吗?”
老人摇头:“没,还是死人。”
停顿片刻,他又补了一句:“但导演说,这场戏很重要,没有我们,主角的胜利就不值钱。”
房间里一片寂静。
“能修复吗?”阿禾问技术员。
“数据完整,只要重新数字化就行。”技术人员检查后确认,“三天内可以完成。”
那一刻,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。
然而,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。
就在素材恢复完毕当晚,某娱乐公众号突然发布一篇题为《揭开“正义导师”面具:张辰十年前涉嫌诱导未成年人参与敏感拍摄》的文章,附带所谓“知情人士爆料”??称张辰曾鼓动学生潜入政府机关偷录拆迁过程,导致一名家长被拘留。
舆论瞬间反转。
#张辰人设崩塌#冲上热搜。有网友翻出他早年访谈片段,断章取义剪辑成“我要用孩子的眼睛颠覆体制”。更有营销号煽风点火:“别让理想主义成为违法的遮羞布!”
学校压力陡增。校长约谈张辰,语气沉重:“上级部门关注到了这些舆情,要求我们暂停所有校外拍摄活动。”
张辰没有辩解,只说了一句:“让他们查。十年来每一项拍摄,我们都备案过,家长签过同意书,内容从未越界。”
但他知道,这种攻击不会止步于舆论。
果然,两天后,税务局突袭检查光影小学非营利账户流水;文化馆取消原定合作展览;就连原本答应资助“平民影像工坊”的基金会也临时撤资。
这是典型的围剿战术:先污名化主将,再切断资源链。
社团会议室里,孩子们一个个面色凝重。
“我们是不是……太难了?”妞妞小声问。
张辰环视众人,缓缓开口:“你们还记得《云端课堂》里那个男孩说的话吗?‘声音能飞得比鹰还高。’”
他站起身,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字:**不退让**。
“他们怕的不是我们拍得多差,而是我们拍得太真。怕的是,当一个群演的儿子说出真相时,整个行业都会颤抖。”
大志咬牙:“那我们就让更多人听见!”
“对。”张辰点头,“从今晚起,我们启动B计划。”
B计划的核心,是一次全球同步直播首映。
他们联系了十几个国际纪录片节展伙伴,在同一时间线上播放《无名者之光》精剪版;同时通过加密渠道向国内数百所高校社团、独立影院发送离线包,组织秘密放映;更发动所有往届社员,在社交平台发起#听见无名者#话题接力。
行动代号:**光裂**。
那一夜,全国三十七座城市悄然亮起了微弱的光。大学礼堂、社区活动室、甚至私人客厅里,投影仪投出石头父亲在雪地里躺尸的画面。弹幕滚动:“这不是表演,是我们看不见的真实。”
海外反响更为激烈。阿姆斯特丹首映现场,有观众当场落泪;柏林电影节选片人评价:“这是近年来最具勇气的亚洲非虚构作品。”
而国内,尽管主流平台依旧屏蔽关键词,但短视频平台上,“群演的一天”挑战赛悄然兴起。无数普通人上传自己在片场打杂、举反光板、扮演路人甲的视频,配文:“我也曾是电影的一部分。”
七十二小时后,行业协会迫于压力召开发布会,宣布成立“群演权益保障专项小组”,并邀请石头作为学生代表列席。
胜利了吗?
没有。
因为就在会议当天,张辰收到一封匿名邮件。附件是一段未公开的监控录像:画面中,一名制片主任悄悄塞给副导演一个信封,低声说:“上面有人打招呼了,这片子不能拿奖。”
证据确凿。
张辰盯着屏幕,手指微微发抖。他知道,这一刻,他不能再沉默。
他拨通了央视老朋友的电话:“帮我安排一次专访。”
三天后,中央电视台《纪录中国》栏目播出特别节目《镜头背后的人》。主持人直面镜头,语气严肃:“今天我们不谈艺术,谈责任。”
随后,张辰出现在画面中。他穿着朴素的衬衫,身后挂着光影小学孩子们的照片墙。
他讲述了十年来带领学生拍摄的真实经历,公开了那份行贿监控视频,并首次披露自己多年来遭受的威胁与打压。
“我不是英雄。”他说,“我只是不愿意闭眼。当一个孩子问我‘老师,为什么没人帮我们说话’的时候,我就知道,沉默等于共谋。”
节目结束时,主持人念出一句字幕:“真正的纪录片,不是记录已发生的事实,而是让那些本该发生的事,终于得以发生。”
全网沸腾。
#请给张辰一个说法#登上热搜榜首。超过两百万网友联名呼吁彻查影视行业腐败链条。中纪委官网转发节目片段,配文:“群众的声音,永远值得倾听。”
一周后,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公告,启动“影视创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”,重点清查侵犯基层从业者权益行为。多家涉事公司被立案调查,两名高管被免职。
而张辰,又一次消失了。
有人说他在云南支教,有人说他去了非洲拍难民儿童,还有人说他已经彻底离开传媒圈。
只有光影小学的学生知道,每个学期第一天,信箱里总会多出一张明信片。没有署名,只有风景和一句话。
最新一张来自青海湖。背面写着:“光会迟到,但从不缺席。继续拍下去,别怕。”
春天再次来临。新一届影像社招新会上,教室黑板上写着一句话:
**“我们不是为了获奖而拍,是为了不让任何人被遗忘。”**
台下坐着十几个新生,眼中闪着当年阿禾、石头、妞妞一样的光。
而在教学楼拐角的储物柜里,那个贴着“下一代纪委”的U盘,已被悄悄取出,插入了一台崭新的剪辑工作站。
屏幕上,新建项目名为:《沉默证人》。
简介只有短短一行字:
“有些罪恶,藏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。这一次,我们把它搬上舞台。”
窗外,樱花纷飞如雪。
风穿过走廊,仿佛无数快门齐响。
一场新的战役,已然启程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热门推荐
贫道要考大学
我在网购平台薅的全是真货
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
重生97,我在市局破悬案
重生78,开局被女知青退婚
重生从1993开始
华娱,不放纵能叫影帝吗?
文娱:1990
权力巅峰
刚上大学,我成了兼职奶爸
重生香江: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
重生08:装备系男神
别胡说,我这是人皇幡
我有十万亿舔狗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