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天的清晨,音乐厅外已比前两日更为热闹。
走廊里人声喧哗,观众的脚步急切,带着一种与昨日截然不同的气息。
前两天的比赛像是漫长的前奏,许多人心底都在等待这一天。
真正的焦点人物将在今天陆续亮相。
大厅的灯光自上而下泻落,映照在红色幕布与黑色舞台上,空气里隐隐有一股凝滞感。
观众席很快坐满,评委们也比往常更早落座。有人低声交谈,有人静静翻阅着节目单,等待着属于今天的高潮。
后台候场区,气氛紧绷。几个选手靠在椅背上,或是快速比划着指法,或是深呼吸调整状态。
江临舟坐在一角,神情安静。
他没有像别人那样焦躁不安,只是低下头,指尖轻轻摩挲着谱页。
昨天下午的演出让他在短时间内成为众人关注的名字,但此刻,他的内心却意外平静,像是静候着某种必然到来的时机。
主持人报出名字:“下一位选手,陈雨薇。”
后台的空气顿时一紧。几位选手下意识地抬头望向舞台方向,观众席上也响起一阵低语。这个名字早已不陌生,而自从比赛开始以来,她的出场更是被视作重头戏。
陈雨薇身着一袭简洁的白色连衣裙,步履从容地走向舞台。
她的神情宁静,眼神专注而清澈。她在钢琴前站定,优雅地行礼,动作不慌不忙。观众席渐渐安静下来,所有目光都聚集在她纤细却坚韧的身影上。
她选择的曲目,是肖邦《练习曲》Op.10 No.1。那是无数钢琴家都望而生畏的“瀑布”,右手飞流直下的琶音考验着演奏者的跨度、均匀度与控制力,更要求音乐的透明与光彩。
第一个音符落下,像是天际倾泻而下的水光。
右手的琶音自高处飞泻而下,清亮而通透,仿佛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层层光影。她的触键轻盈而精准,手臂的弧度自然流畅,似乎整个身体都在随着那一泻千里的音流呼吸。
观众屏息凝神。有人下意识抬起头,望向高高的穹顶,仿佛真能在那光影中看到奔腾而下的瀑布。
评委席上,一位年长的评委微微颔首,笔尖快速记录。他注意到,陈雨薇并没有单纯追求速度,而是在保持高度连贯性的同时,刻意将音色打磨得晶莹明亮。每一次上行的推送都带着呼吸的起伏,仿佛水流在石壁间的回旋与
散开。
然而,在中段转折处,她的气息略显急促。那段原本需要更大空间感的音型,被她处理得稍稍紧迫了一些,像是瀑布间隙中夹带的一丝凌乱。
但她很快调整回来。尾声的上行音型再次展现出光辉的弧线,音流冲刷而下,直到最后一个和弦定格,整个音乐厅仿佛仍回荡着水声轰鸣。
片刻静寂,随即是热烈掌声。
“好轻盈啊………………”观众席有人低声感叹。
“她的音色真漂亮,真像在看光的瀑布。”另一人附和。
评委们的目光也带着几分欣赏。技术稳健,音色出众,舞台气质光彩照人。这是一场无可挑剔的演奏。
陈雨薇起身,微笑着行礼。灯光下,她的神情宁静而从容,像是刚刚完成一幅晶莹的画卷。
掌声还未完全落下,主持人很快念出下一个名字:“周明远。”
一阵低声议论在观众席掠过。这个名字同样重量十足。以德奥传统见长,被誉为“无懈可击的技术者”。
周明远穿着深色西装,步伐沉稳地走上舞台。他的动作没有半分多余的修饰,只是冷静地行礼,然后在钢琴前坐下。
他的曲目,是拉赫玛尼诺夫《音画练习曲》Op.39 No.6, a小调。那是一首极具重量感的作品,以厚重的和声、悲剧性的旋律和广阔的音域闻名。
第一个和弦落下,像是铁锤敲击在黑色石壁上。低音深沉,厚重的音响立刻充满整个音乐厅。
右手旋律线条随即浮现,带着拉赫玛尼诺夫特有的悲怆与辽阔。周明远的指法稳健而冷静,节奏丝毫不乱。
他的每一个和弦落点都极其准确,仿佛经过缜密计算,毫无瑕疵。
评委们的神情渐渐严肃起来。他们知道,这种精准并非易事。厚重和声层层叠加,稍有差池便会显得混浊,但在周明远指下,却清晰而分明。
然而,正是这种冷峻的准确,带来了另一种感受。
观众席中,有人屏息聆听,但心底隐隐觉得,音乐似乎少了一分呼吸。旋律是悲怆的,却并未让人感受到真正的痛苦与挣扎,更像是一堵冷硬的石墙,巍然不动,却拒人千里。
“他真强,可是......像机器一样。”有人悄声说道。
评委席上,有人轻轻叹了口气,在评分表上写下几行字。他认可这种无可挑剔的技术,但同时,他的心底闪过一丝遗憾。
周明远的演奏继续推进,音响不断堆叠,直至最后的和弦轰然落下,像是石碑坠入深渊,震撼却冰冷。
全场掌声随即响起。这掌声比刚才更为厚重,却少了几分热烈,更多是一种对力量与精准的敬意。
周明远站起身,行礼,面容沉静如常。他的神情没有一丝波动,仿佛这一切只是一次理所当然的呈现。
舞台下的灯光仍旧晦暗,却在连日的比拼前少了一丝倦意。周明远与周明远的演奏,像两道截然是同的峰峦,将第八天的气氛推至低处。
待掌声逐渐散去,主持人的声音再次响起,宣告上一位选手的名字。
只是那一次,观众席并未再没明显的骚动。
接上来的几位选手,虽然同样全力以赴,却难免显得黯淡。没人选了李斯特的炫技练习曲,速度缓慢,然而音色发干,层次单一;没人尝试德彪西,音色重巧却浮于表面,有没真正的诗意;也没人挑战肖邦,但节奏摇晃,瑕
疵频出,令观众席下是时传出重微的叹息。
前台候场区的气氛反而紧张了几分。经过后两位重量级选手的震撼,那些特殊的演出更像是一种过渡,甚至没人忍是住暗暗走神。
几名选手还没收拾坏东西,神情简单地站在出口远处,等待离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