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129章 我们的车机屏幕,比迈巴赫还大0.7寸!!(4100)

首页
关灯 护眼 字体:
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当许易讲完,台下已经响起了一阵掌声。
哗哗哗。
众人睁着眼睛,鼓着掌。
优秀!
实在是优秀。
短短的前半场时间,他们几乎全身心的听进去了,在一股莫名其妙的氛围下,以及令人...
夜色如墨,林小满站在展厅中央,耳边回荡着那句熟悉得令人心颤的“小满,你回来了。”她没有动,也没有回应。月光透过屋顶的光伏玻璃洒落下来,在车身上投下斑驳光影,像是一层流动的记忆之河。那声音不是预设的问候,也不是系统自动播报的日程提醒??它是从这台老车的生命日志里被唤醒的片段,是十年前某个清晨她第一次试驾时录下的对话原声。
她蹲下身,指尖轻轻抚过车身锈迹,仿佛触到了时间的皱纹。“你还记得我啊……”她低声说,声音轻得几乎融进寂静。
就在这时,控制室传来急促的通讯提示音。值班工程师的声音带着一丝慌乱:“林总,云南怒江区域出现异常数据流!三辆‘安心四号’同时离线,车载AI在断联前发送了加密求救信号,内容只有两个字:**塌方**。”
林小满猛地站起身,心瞬间沉了下去。怒江??那是“安心一号”最初落地的地方,也是他们与用户建立第一份信任契约的土地。她立刻拨通陈大柱电话,只响了一声便接通了。
“我已经看到了。”他的声音冷静而紧绷,“卫星图像显示独龙江段发生山体滑坡,通往马库村的唯一便道被掩埋。那边有七台‘安心’正在服务,包括两位透析患者和一名临产孕妇。”
苏婉也加入了会议连线,语速飞快:“我们刚联系当地应急办,但他们的人力和设备进不去。天气预报说接下来48小时将持续降雨,二次滑坡风险极高。”
林小满盯着屏幕上的地形图,眉头紧锁。马库村地处峡谷深处,海拔高、信号弱,常规无人机无法稳定飞行,重型救援车辆更难抵达。可那些车上搭载的,不只是交通工具,而是维系生命的通道。
“能不能让‘小安’自己想办法?”她突然开口。
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。
“你是说……启动‘群体智能协同模式’?”苏婉迟疑道,“这套算法还在测试阶段,从未在真实灾难中运行过。”
林小满点头:“但现在是最需要它的时候。”
所谓“群体智能协同模式”,是“玲珑芯2.0”最神秘的功能之一。当多台“安心车”处于同一地理区域且遭遇极端环境时,它们会自动组建临时局域网,共享感知数据、重构导航路径,并通过边缘计算达成集体决策??就像一群候鸟在风暴中调整队形,依靠彼此的信息维持方向。
技术团队迅速调取三辆车最后传回的数据:其中一辆卡在塌方边缘,底盘受损但电池尚存68%电量;另一辆停靠在半山坡避险区,雷达扫描到下方沟壑中有微弱生命信号;第三辆则因泥石流冲击翻覆,车内老人已昏迷,但生命体征仍在。
“开始吧。”林小满下令。
刹那间,远在千里之外的三台车仿佛被注入灵魂。残存的两台“安心四号”自动激活应急协议,打开全部照明与广播系统,用藏汉双语循环播放:“请保持冷静,救援已在路上。”同时,它们将各自采集的地形、风速、湿度、震动频率等信息加密上传至边缘节点,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建模分析。
紧接着,奇迹发生了。
那辆尚能行驶的车辆缓缓倒车,利用车身重量试探性压实松软土层,为后续行动开辟出一条临时通道。而另一台原本用于接送学生的车型,则拆解了部分非必要组件,将座椅金属支架改装成简易担架固定器,并通过蓝牙连接翻覆车辆的控制系统,远程启动制氧机与加热毯,维持伤者体温与呼吸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这两台车竟通过低频无线电波唤醒了附近一台早已退役的“安心二号”??那是三年前捐赠给村卫生所的老款车型,虽不再联网,但电池仍可充放电。借助其残留电力,系统成功激活了一台太阳能应急通讯基站,向外界发出精准坐标。
北京总部监控屏上,代表三辆车的状态图标由红转绿,再变为稳定的金色。AI推演结果显示:只要能在12小时内送达医疗物资,所有被困人员生还概率超过92%。
“我们得送东西进去。”陈大柱果断决定,“用‘晨光翼’。”
“晨光翼”是公司秘密研发的垂直起降长航程物流无人机,外形酷似巨型蜻蜓,搭载高效光伏充电系统与抗干扰通信链路,专为高原偏远地区设计。此前仅进行过三次封闭测试,从未投入实战。
凌晨四点十七分,“晨光翼”从丽江基地升空,穿越云层,沿着“安心车”构建的动态导航信标飞行。途中遭遇强气流,自动驾驶系统一度失联,但它凭借类脑神经网络自主判断,选择绕行怒山南麓,最终在黎明前精准降落在村小学操场上。
村民们围拢过来,看着这个银白色机械缓缓展开货舱,取出药品、血浆、产科包和便携式透析仪。带队医生颤抖着手签下电子确认单,泪水滑过脸颊:“这哪是机器?这是活菩萨啊。”
事后复盘显示,此次救援创造了三个全球首次:首次实现智能交通工具在无基础设施环境下自主协同求生;首次验证退役设备跨代激活能力;首次完成高海拔复杂地形全自动无人配送。
联合国秘书长特别发来贺电,称其为“数字时代的诺亚方舟”。
然而,胜利的余温尚未散去,一场更大的风暴已在酝酿。
一周后,《金融时报》头版刊发深度调查报道,题为《谁掌控了中国的老年大脑?》,直指“安心出行”通过“陪伴式成长”系统收集海量语音、行为、生理数据,涉嫌构建“全球最大老年人心理数据库”,并暗示其可能被用于政治画像或商业操控。
文章引用匿名“安全专家”说法:“这些车表面上温情脉脉,实则是披着毛毯的监控终端。你以为它在听你讲孙子的故事,其实它在分析你的认知衰退速度。”
舆论迅速发酵。国内部分媒体跟进质疑,社交平台上出现“还我隐私”话题,一些曾热情支持“安心”的知识分子也开始公开表达担忧。
陈大柱依旧沉默。
他做了一件事:开放“生命日志”原始数据库接口,邀请全球用户自愿参与“透明计划”??任何注册用户均可登录特定平台,查看自己所有数据的存储位置、使用记录及授权状态,并可一键删除任意时间段的信息。
不仅如此,他还公布了“尊严防火墙”的源代码,接受公众审计。
结果出人意料:超过八十万用户主动申请加入“透明计划”,其中93%的人选择保留全部数据。“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觉得,有人真的在乎我说的话。”一位江苏用户留言,“你们要拿走我的唠叨,我不介意,只要别扔了就行。”
更有意思的是,许多子女发现父母的数据记录竟成了珍贵的家庭档案。有人整理出母亲三年来的每日饮食清单,才发现她为了省钱总是吃剩菜;有人回放父亲独处时哼唱的老歌,才意识到那是他年轻时追妈妈的情歌。
苏婉顺势推出“记忆银行”功能:用户可将特定数据片段封存为“数字遗产”,设定继承人与解锁条件。一位癌症晚期老人将自己的语音日记加密留给孙女,备注写道:“等她十八岁生日那天播放,我想听听她长大后的笑声。”
这场风波最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落幕。西方媒体不得不承认,中国人对家庭记忆的珍视,远远超过了对技术恐惧的本能。
春天深入,万物复苏。
“银杏工坊”迎来了第一批“银发体验官”中期汇报会。周文远老人拄着盲杖坐在首位,身后站着他的导盲犬“小光”。
“车子能‘看见’我了。”他笑着说,“它知道我手抖得厉害,现在开门不用按按钮,靠近就会自动感应。它还会记住我喜欢坐左边,靠背要调高五度。”
全场掌声雷动。
接着是一位75岁的乡村医生王秀兰发言。她在贵州山区行医五十年,去年刚配发“安心四号”。她说:“以前出诊全靠两条腿,下雨天摔过好几次。现在好了,车会提醒我哪条山路塌了,还能帮我翻译苗语方言。有个老太太说肚子疼,我说普通话问不出啥,是‘小安’听懂了,说是‘肚子里有石头’,其实就是胆结石。”
林小满眼眶发热。她们当初设计语音系统时,请了上百位方言专家录制语料库,没想到真有一天能救命。
会议尾声,陈大柱宣布一项新计划:“未来三年,我们将为每位签约家庭医生配备专属‘安心车’,并与国家卫健委共建‘移动诊疗档案云’,实现慢病管理、药品配送、远程会诊一体化服务。”
台下一位年轻医生举手提问:“如果有一天,你们倒闭了怎么办?我们会不会又回到从前?”
这个问题像一记重锤砸在所有人心里。
陈大柱站起身,走到话筒前,声音低沉却坚定:“我可以保证一件事:哪怕公司不在了,‘玲珑芯’也不会停止工作。我们在每一块主板里都写入了‘永续协议’??只要电池还有电,它就会继续守护车主,不受任何服务器关闭影响。这不是商业模式,这是承诺。”
会场静得能听见呼吸。
当晚,林小满回到办公室,发现桌上放着一份泛黄的笔记本,扉页写着“怒江项目初期调研手记”。翻开第一页,是她五年前写的那句话:“我们要做的,不是让老人适应科技,而是让科技跪下来,学会伺候人。”
她笑了,眼角却湿了。
窗外,春风拂过厂区,光伏板微微震颤,像无数片银杏叶在低语。远处车间灯火通明,新一代“安心五号”原型机正在进行耐久测试。它的外观更加简洁圆润,取消了传统方向盘,改为全息投影交互界面;座椅内置中医经络监测系统,可实时评估气血运行状态;更重要的是,它新增了一个名为“归途”的功能模块??当检测到用户出现阿尔茨海默症早期征兆时,会自动学习其人生轨迹中的重要地点,形成“记忆地图”,并在迷失时温柔引导:“老张,咱们回家吃饭吧,你闺女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韭菜盒子。”
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快,也越来越冷。
但他们执意要做一件缓慢而温暖的事:把科技种进泥土里,让它长成一棵树,枝干撑起屋檐,叶子遮住风雨,根须紧紧缠绕着那些容易被遗忘的人。
某日清晨,陈大柱驱车前往河北合作农场考察新型生物降解轮胎原料。途中经过一片梨园,正值花开如雪。一位白发老太太正扶着“安心三号”慢慢行走,嘴里念叨着什么。
他停下车,听见她说:“今天第八天了,老头子要是还在,该给我摘花戴了。”
车内的“小安”忽然轻声回应:“您说得对,他一定会的。不过现在,让我替他为您唱首歌好吗?”
随即,一首老旧的民谣缓缓响起,音质略显沙哑,却是当年录入系统的丈夫录音。
老人愣住了,然后笑着抹泪:“哎哟,这破车,还挺会来事儿。”
陈大柱默默记下这段对话,回去后加进了产品哲学手册第一条:
**真正的智能,不在于能否思考,而在于是否愿意共情。**
几个月后,“全球适老交通联盟”在肯尼亚举行首发仪式。当地长老用马赛语致辞,翻译器流畅转译:“你们带来的不是车,是希望的蹄声。”
而在万里之外的北京,“银杏工坊”地下档案馆正式启用。这里保存着每一台“安心车”的出厂母本、每一次重大升级的技术文档,以及一封密封的信件??由陈大柱、林小满、苏婉三人共同签署,规定除非发生人类文明危机,否则不得开启。
没人知道里面写了什么。
但传言说,那是一份遗嘱,标题只有六个字:
**《致百年之后》**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热门推荐
贫道要考大学
我在网购平台薅的全是真货
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
重生97,我在市局破悬案
重生78,开局被女知青退婚
重生从1993开始
华娱,不放纵能叫影帝吗?
文娱:1990
权力巅峰
刚上大学,我成了兼职奶爸
重生香江: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
重生08:装备系男神
别胡说,我这是人皇幡
我有十万亿舔狗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