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第64章 起声

首页
关灯 护眼 字体:
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曙光杯决赛现场,与初赛、复赛迥然不同。
舞台上不再是一架独立的钢琴,而是一整支规模严谨、编制齐整的室内交响乐团。
指挥台在乐团中央稍前,铺着深蓝色绒毯。
为了收录演出,舞台上悄然布置了多支麦克风。
钢琴上方悬吊着一对电容麦克风,角度经由彩排反复调整,既能精准拾音,又不干扰演奏者视线。
琴盖内部可能还藏有一支近距离拾音麦,而乐团声部之间也安置了几支低调的立式麦克风,隐蔽地躲在乐谱架或椅脚之间。
舞台顶灯降得更低,聚光精准地圈住钢琴与指挥之间的空隙。
灯光亮起,主办方的主持人用简短语言介绍了今天的比赛形式。
六位选手,依抽签顺序依次登台,与乐团合作完成一部协奏曲的演出。
每位选手最多有三分钟与乐团确认调试,其余时间全程计入演出计分。
后台的走道被隔离,只准参赛选手和领队进入。
通往前厅的门口,两位深蓝制服的工作人员静立守着。
江临舟坐在候场区。能听见舞台那边调音的声音透过低频传来,像细微震动从地面传来。
他还没有完全适应这股协奏曲舞台的气场。
即使已经提前排练过,对整体结构熟悉,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、不该做什么。
但真正比赛的那一刻,舞台布置、评委排阵、乐团上台的脚步声,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他:这是决赛。
评委席被前移至舞台正前方,分为两排,共十一人。阵容远超初赛与复赛,气势森严。
包括国家音乐学院协奏专业的主任教授。
国家管弦团的首席指挥。
文化部青少年艺术发展中心的代表。
三位海外音乐学院的客座评委。
数位国内钢琴教育专家与活跃的职业演奏家。
江临舟认出其中一位,是他曾在电视上见过的大师级钢琴家。
七旬有余,身形清瘦,戴着深色眼镜,握着一支红色钢笔。
第二排坐着一位外国女评委,灰蓝色眼睛,左手写字。
神情冷静,眼神锐利,像能穿透演奏者手指的每一次微颤。
后台宣布,第一位选手准备登台。
刘文浩站起身,动作缓慢而稳重。
他抬手整理了一下袖口,视线没有偏移,背脊挺直,步伐均匀地走向舞台。
江临舟朝他看了一眼,既无好奇,也无期待。
只是如同观众般平静地注视着对方的背影。
他记得刘文浩在复赛中演奏了贝多芬,风格偏正统,技术厚实,节奏极稳。
这一次,他选的是普罗科菲耶夫《第二钢琴协奏曲》g小调。
不是一首保险曲。
结构庞大,配器复杂。节奏轮廓凌厉,情绪张力巨大。
是那种极度强调系统性的曲目,一旦崩盘,就会是全盘瓦解。
但也正因为此,对技术精准、结构感强的演奏者而言,它更容易展现体系。
乐团已经就位。
指挥与独奏者交换眼神,点头确认。
舞台安静下来,聚光灯稳稳圈住钢琴与指挥台之间的空隙。
刘文浩落座,调整姿势的动作简洁迅速。
他试了一下踏板,没有试音。
空气里像有股极细微的张力,随着他抬起双手,悄悄绷紧。
江临舟低头看了看自己手背,发现肩膀有点僵。
他动了动右手指关节,像是在空气中轻轻弹了一下,声音几乎听不见。
他没有再多想。舞台那边,音乐已经开始。
低音弦乐铺陈如黑色幕布缓缓拉开,铜管在背景里浮现,如同远处传来的机械低鸣。
气氛在持续酝酿,像深海下的流动,缓慢却沉重。
刘文浩端坐不动,目光直视指挥。他的表情极为克制,几乎无情绪流露。
第四十六拍,钢琴介入。
第一击并不响,却极其稳重。
腕部控制得干脆利落,重心从肩胛顺延至手指,每一下都像被精确测算过的落点。
琶音在高音区迅速旋转泼洒,像水银倾泻,快速却不流散。
每一个断奏都嵌入乐团音响之中,成为对位结构的一部分。
这不是在讲旋律。
刘文浩的演奏,从一开始就很少去突出旋律线条。
他的重心放在节奏和结构上,每个段落之间衔接得极紧,几乎没有多余的呼吸。
他通过精准的节奏控制,稳定的八度连跳,还有严格压制的踏板,来维持一种持续推进的紧张感。
声音干净,控制力强,却略显生硬。
就像一座井然有序的高塔,每一层都搭得结实,但缺少了某种柔软的起伏。
江临舟听着,能感受到那种整齐中的紧张。
不是情绪激动的那种紧张,而是技术密封的、不允许松动的绷紧。
像机械臂在运行。冷、硬、精确。
第一段进入高潮后,钢琴左手八度连击贯穿中低音区,如铁锤反复敲击。
刘文浩的表情没有变化。
他的身体微微向前倾,整个躯干呈一条稳定的倾斜线。
右手跃至高音区,碎音、顿音、半音阶交替出现,但控制得毫不混乱。
乐团在这段配器中起到承托和补色作用,刘文浩却几乎没有让出主导权。
他的速度略快,却不越轨。
评委席第二排的外国女评委微微皱眉,似乎在判断他的推进是否略显激进。
江临舟注意到这一点,也注意到她并未写下任何笔记。
她眼神锐利,像是试图等待一处失控。
但刘文浩没有给她这个机会。
紧接着进入中段第二主题。
钢琴声线开始断裂,片段感更强,节奏明显加快。
左手频繁切分,右手以跳音展开,语句变短,几乎不给旋律留出流动的空间。
普罗科菲耶夫在这里写得极碎,故意削减旋律的连续性,用突兀的断点制造出一种结构的不稳定。
刘文浩没有试图将其连贯。
他选择保留这些断裂,甚至在处理句尾时,进一步压缩时值,让“停顿”更明显。
像一段段被切开的语音指令,节奏鲜明,意图清晰。
铜管在一个上行音阶中出现了短暂不准。江临舟听到了。
刘文浩几乎在下一拍就做出反应。
右手音量略微加强,同时拉宽了节奏,使钢琴重新夺回主导位置。
整个过程没有一丝停顿。
江临舟明白,这不是“感觉好像该这么弹”的灵机一动
,而是大量排练与控制能力结合后的自然反应。
对方的听觉准确,判断迅速,动作冷静,几乎没有情绪介入。
舞台上,刘文浩逐渐进入最后一段快速推进。
他的肩部已经开始轻微颤动,呼吸变得短促。
那不是情绪,而是体力耗尽后的自然信号。
但他没有停,也没有刻意减速。
他让自己的双手以极限速度完成终段快速琶音。音符像是嵌进时钟的滴答节奏里,一粒不差。
整场演奏持续了近四十分钟。
最后一个音在空气中渐次消散,刘文浩轻轻收回双手,仍坐在琴凳上,眼神没有立刻移动。
他像是习惯性地确认节奏的终点,再用半秒钟慢慢站起,向指挥、乐团与评委席一一颔首。
观众席传来克制却明确的掌声,不算热烈,却干净整齐,表达了对他表现的肯定。
评委席上,有人已低头开始写东西,有人仍凝神思考。
那位外国女评委终于动了笔,表情未变,神情沉静。
刘文浩没有回看观众席,步伐沉稳地走下舞台,坐回候场区,动作和来时一样准确。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热门推荐
贫道要考大学
我在网购平台薅的全是真货
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
重生97,我在市局破悬案
重生从1993开始
重生78,开局被女知青退婚
华娱,不放纵能叫影帝吗?
文娱:1990
权力巅峰
刚上大学,我成了兼职奶爸
重生香江: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
重生08:装备系男神
别胡说,我这是人皇幡
我有十万亿舔狗金